
|
今年第四季度,一场始于上半年的内存芯片涨价潮,正突破 “阶段性波动” 的初始预判,在 AI 算力需求爆发的推动下愈演愈烈,以 “超预期” 态势重塑全球存储产业生态。中国《财联社》援引某存储模组厂资深员工的感叹:“深耕行业多年,从未见过如此长周期的涨价行情”,而当前市场呈现的 “量价齐升”,更是存储领域罕见的现象。 从具体数据来看,内存价格涨幅已进入 “加速通道”。据 CFM 快闪存储器市场数据,DDR4 16Gb 3200 现货报价上周飙升至 13 美元,较前一周暴涨 30%;512Gb Flash Wafer 价格自 10 月以来累计涨幅超 20%。更关键的是,市场供需紧张已传导至报价环节 —— 部分原厂对 DRAM 和 Flash 产品暂停报价,即便给出报价也呈现 “一天一价” 的特点,价格有效期限极短,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增加。TrendForce 集邦咨询分析师许家源进一步预判,今年第四季度 DRAM 整体价格(含 HBM)将季增 13%-18%,涨价压力已从上游原厂逐步蔓延至终端消费市场。 终端市场的反应已十分直观。小米创办人雷军 10 月 24 日在个人微博直言 “内存涨价实在太多”,而 10 月 23 日发售的 Redmi K90 系列部分版本,售价较上一代上调 100-400 元(人民币),小米总裁卢伟冰坦言,内存成本压力远超预期且将持续影响。以金士顿 DDR4 台式电脑内存条为例,其价格自今年 3 月起急速攀升,目前售价已超过去年同期两倍,终端消费成本上涨态势明确。 此轮涨价的核心特殊性,在于驱动力从 “传统周期性波动” 转向 “AI 算力需求的颠覆性重构”。在 AI 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对 GPU、伺服器等基础设施的海量需求下,内存芯片进入 “计划性牺牲” 阶段 —— 为保障高利润的 HBM(高带宽内存)及 DDR5 产能,原厂大幅削减 DDR4、LPDDR4X 等旧制程产品供应。许家源解释:“HBM 消耗的晶圆容量是标准 DRAM 的三倍以上,在总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原厂不得不优先保供高价值产品”,这直接导致 DDR4 等传统产品陷入紧缺,涨价潮从 HBM 向全存储市场扩散。 行业数据进一步印证 AI 对存储产业的重塑力:摩根士丹利预测,今年全球科技巨头在 AI 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将达 4000 亿美元;Yole Group 更指出,今年 HBM 营收恐成长近一倍至 340 亿美元,2030 年前年复合成长率(CAGR)将维持 33%,最终有望超越 DRAM 市场半壁江山。 面对这场 “结构性景气新时代”,中国记忆体产业链正通过差异化策略积极应对,模组厂成为短期应对涨价的关键环节。江波龙证券部人士表示,公司因提前备货,上游涨价反而对毛利率产生正向贡献;集邦许家源也提到,自 8 月以来,模组厂普遍加大颗粒及晶圆库存储备,同时同步调涨模组价格。不过策略分化已显现:朗科科技选择 “清库存” 模式,库存量低于同行,业绩波动性相对较小。 芯片设计公司与经销商则依赖价格传导缓解压力:普冉股份正与下游客户协商涨价,以应对四季度供给紧张;香农芯创虽毛利保持稳定,但采购成本上升已通过销售成长部分对冲。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原厂涨价还推动部分需求转向国内晶圆厂,为本土厂商创造了市场机会。 更长远来看,在国产替代与 AI 浪潮的双重驱动下,中国企业正加速向高附加价值领域突围,瞄准 HBM、先进封装等前沿赛道。赛腾股份的 HBM 检测设备已获海外大客户批量认可;中微公司在先进封装领域全面布局,涵盖 HBM 相关刻蚀、CVD 等设备;佰维存储的晶圆级先进封测项目即将投产,目标是提供 “存储 + 封测” 一站式方案,从技术端抢占产业高地。 对于未来产业趋势,集邦许家源预测,尽管 2026 年 HBM3E 恐因产能释放出现供过于求,但技术门槛更高的 HBM4 仍将维持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场由 AI 掀起的存储革命,不仅改写了产业供需规则,更成为中国存储产业链升级的重要窗口 —— 从短期囤货应对涨价,到长期押注 HBM、先进封装等核心领域,中国记忆体晶片产业正试图在结构性变革中,抢占全球价值链的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