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转载】Nissan 关闭追浜车厂:产能整并与营运优化下的结构改革关键 ...

分类:行业 | 时间:2025-7-31 09:42 | 阅读:4

摘要: Nissan(日本日产汽车)正式对外宣布,位于神奈川县的Oppama 旗舰工厂将于2028 年3 月以前结束所有整车生产作业,并将相关产线转移至位于九州的Fukuoka 工厂。这项消息一出,业界震惊,因为Oppama工厂不只是Nissan的 ...
Nissan(日本日产汽车)正式对外宣布,位于神奈川县的Oppama 旗舰工厂将于2028 年3 月以前结束所有整车生产作业,并将相关产线转移至位于九州的Fukuoka 工厂。

这项消息一出,业界震惊,因为Oppama工厂不只是Nissan的象征性基地,更是一座拥有逾60年历史、见证日本汽车产业黄金年代的代表性工厂。

乍看之下,这是企业经营策略的必然调整,但笔者认为,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讯号,日本汽车业,已经开始进入不可逆的工业大洗牌时代。 Oppama工厂长年支撑Nissan的Note与Note Aura等小型车款生产,如今却要走入历史,这不只是企业成本压力下的结果,而是日本制造业长期高成本、低弹性体制无法跟上全球供应链转变的具体表现。

笔者认为,这不单是Nissan的问题,而是整个日本汽车产业的缩影。当EV(电动车)与新制造平台技术快速席卷全球,日本车厂过去对“高品质内燃机”的专注,是否反而错失了改朝换代的关键时机?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

从Oppama看见的,不只是关厂,而是结构性出清的情况

笔者观察,这次Nissan的调整策略,实际上是其Re:Nissan全球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于2025年5月公布,目标是到2028年前将全球生产据点由17座缩减至10座,同时将非中国地区的整车年产能由3.5百万辆减至2.5百万辆,并裁减2万名员工。这些数字乍听之下惊人,但若从企业体质与产业趋势来看,这其实是一种不得不然的结构性出清。

Nissan去年亏损高达6708亿日元,这不是单一产品失利,而是整体营运模式、产品定位与全球产能配置出现根本问题。 Oppama工厂位于首都圈,地价、人力成本皆高,且在内燃机车转型潮流下,小型油车已逐渐丧失竞争力。因此,选择将其生产转移至具成本优势的九州,笔者认为是合理且必要的。

但问题来了:这样的结构转移,是否意味着日本将全面放弃过去以在地生产,在地就业为荣的工业模式?

答案恐怕是肯定的。

笔者认为,Oppama事件显示日本产业将加速从制造重镇转向“设计+研发中心”的定位,未来工厂将更倾向于设在低成本区域(如九州、东南亚),而非聚集于东京、大坂等高成本地区。这样的改变,不只对车厂本身,也对周边供应链造成剧烈冲击。

供应链与在地经济的风险正浮上台面

笔者过去曾多次追踪日本制造业地区性关厂后的影响,发现一个明确趋势是,大厂关厂,小厂断根。以Honda 2022年关闭栃木制造厂为例,该地区约有近百家零件供应商因失去长期订单而陷入经营危机,有些甚至在半年内停业或转行。

Nissan此次关闭的Oppama与预计终止的湘南Shonan工厂,同样将对神奈川当地的供应商体系带来剧烈冲击。尤其是那些依赖单一大客户(Nissan)的Tier 1与Tier 2零件厂,若无法快速转型或导入新客户,极可能面临断链风险。而这类风险,不会只限于神奈川,长期下来,可能会蔓延至整个日本汽车供应体系,进而削弱国内整体制造实力。

此外,尽管Nissan承诺保障Oppama员工至2028年,但之后的安排仍未明确。若再考虑到日本当前面临的超高龄化与地方人口流失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势必需要建立更强韧的转职再训练平台,以因应这场“产业地震”。

Oppama可能只是第一张骨牌

Oppama关闭虽是悲伤的告别,但也可能是日本汽车业转型新篇章的开端。日本过去以来所倚赖的品质至上,以及高密度供应链模式,正在面临全球制造版图重划、产品驱动逻辑改变(EV平台化)、与地缘政治风险升高等多重压力。若不改变,终将被市场边缘化。

而这次Nissan的动作,虽有被迫意味,但若能因此建立更具弹性、符合未来需求的制造架构,那么也未尝不是一次痛苦但必要的蜕变。

最后,笔者想提醒的是,Oppama可能只是第一张骨牌,接下来,Toyota、Honda甚至Mazda等其他日本车厂是否也将启动类似调整,值得业界高度关注。而日本政府如何因应这波制造业重组潮,将直接决定日本能否在未来汽车产业战局中,保有一席之地。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