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电磁兼容技术基础 
1. 基本概念 
2. 电磁兼容与电子新产品开发 
3. 电磁干扰源及特性 
4. 电磁兼容一般方法 
 
第二节电磁干 
2. 电磁耦合顺序图 
扰分析方法 
1. 电磁拓扑分区3. 电磁干扰作用途径 
4. 电磁辐射干扰分析 
5. 传导干扰分析 
• 电容耦合 
• 电感耦合 
• 公共阻抗耦合 
6. 保证电磁兼容措施 
 
第三节电磁兼容技术基础 
1. 电子设备组装设计概述 
• 逻辑分区 
• 器件布局 
2. 印刷电路板布线设计 
• 印刷电路板允许噪声分配 
• 数字信号及设计频率范围 
• 印制线长度要求 
• 3-W和20H原则 
• 镜像对销和隔离技术 
3. 电子设备及多层印制板接地设计 
• 多层印制板接地设计原理 
• 多层印制板接地方式 
• 多层印制板接地电路 
• 多层印制板接地隔离技术 
 
第四节多层印制板电磁兼容设计关键技术 
1. 多层印制板电磁兼容设计原则 
2. 各种净化电容设计 
• 集成电路元件的电源保证 
• 电容的自谐振频率 
• 电容量计算 
• 开关元件的平滑电容 
3. 时钟电路设计 
• 需要考虑的带宽 
• 阻抗控制 
• 传输延迟 
• 容性负载的影响 
• 时钟线的终端处理 
• 时钟电路印制线条的布线方法 
• 减小时钟电路辐射的方法 
• 时钟电路引起的串音、保护线安排 
 
第五节电子设备的屏蔽与接地设计 
一、屏蔽与接地原理 
• 高频接地屏蔽 
• 低频屏蔽原理 
• 屏蔽与接地 
二、电缆屏蔽设计 
1 屏蔽电缆的屏蔽原理 
2 电缆屏蔽效果与接地 
3 电缆成束与空间布局 
 
第六节电子设备接口的电磁兼容设计 
1. I/O电路设计和连接器的电磁兼容特性 
及正确使用 
• 连接器接地不当产生的辐射 
• 连接器的分区和接地 
• 特殊功能连接器 
 
第七节电子设备的结构性辐射 
1. 共模电流与差模电流 
• 共模电流与差模电流的概念 
• 共模电流与差模电流辐射发射特性 
• 共模电流与差模电流辐射发射的估算 
2. 设计方法 
• 共模电流与差模电流转换的原理 
• Hartin结构分解法 
 
第八节防静电设计 
1. 静电设计基本原理 
2. 材料防静电性能 
3. 人体的静电模型 
4. 防静电硬件设计 
5. 防静电软件设计 
第九节系统接地工程 
1 系统接地原理 
2 用电系统 
3 接地规范 
4 大地电学特性 
 
第十节电磁兼容测试常用仪表 
1 电磁兼容测试与建模 
2 示波器用于EMI测量 
3 EMI接收机用于EMI测量 
4 频谱分析仪用于EMI测量 
5 窄带干扰与宽带干扰 
 
 
电子设备电磁兼容分析及设计技术.pdf
(3.75 MB, 下载次数: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