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进入由人工智能(AI)带动的全新时代,大数据储存需求呈现爆炸性成长,这股趋势正深刻改变资料中心的基础设施,尤其因为企业级固态硬盘(SSD)加速取代传统硬硬盘(HDD),成为 AI 料中心的核心储存解决方案。业界预计,大数据储存用 QLC NAND Flash 将面临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 市场消息指出,多家美系云端服务供应商(CSP)积极推动大规模计划,目标是在 2026 年左右,以 SSD 全面取代其资料中心内使用的 HDD。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TrendForce 最新研究也表示,AI 创造的庞大数据量正冲击全球资料中心储存设施,传统作为海量资料储存基础的近线储存 (Nearline) HDD 已出现供应短缺,促使高效能、高成本的 SSD 逐渐成为市场焦点,特别是大容量的 QLC SSD 出货可能于 2026 年出现爆发性增长。 这种转变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随着 AI 训练和推论伺服器对储存装置效能的要求日益严苛,使得传统 HDD 或 TLC NAND 已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带动了 NAND 厂商将更大比重的产能转移到 QLC SSD上。另外,全球云端服务业者营收屡创新高,包括 Google、微软等科技大厂积极扩建 AI 基础设施,并转向高效能的推论应用,带动市场对大容量储存产品的需求大幅成长。业界人士指出,目前大容量 HDD 交期几乎已排到一年后,也因此存储器业者也积极酝酿Nearline SSD 产品开发,希望能将其与 HDD 价差,从目前的5倍压缩到3倍左右,以提升客户导入意愿。 而针对于云端大厂对企业级 SSD 的大量采购,市场乐观估计,这情况是来自于在 AI 训练阶段,其针对 SSD 的储存配置已经由 4TB 提升到至 8TB。至于到 AI 推论阶段,储存容量则将从 64TB 提升到最高 122TB 的大小情况下,SSD 已成为 AI 训练与推理伺服器不可或缺的核心储存装置。至于,原本的传统 HDD 在市场上也遭遇到因需求增加的状况不断。日前,SanDisk 和西域数码 (WD)等主要供应商已开出第一枪,开始准备涨价价格,这是近年来罕见的情况,以应对AI时代对储存产品的高速成长需求。其中,西域数码更在日前给客户的声明信件中表示,为扩大使用海运降低碳排放,HDD 的产品运输时间可能增加约6至10周,这将导致交货时程拉长,冲击到当前已经供应吃紧 HDD 市场。 回头来看,虽然 SSD 的优势在资料存取速度上约是 HDD 的10倍,可以满足 AI 运算时大量读取的速度需求。但是,HDD 因为一直以来的单位储存容量价格低,使其性价比高,足以担任包括备份,或近线储存的工作。此外,过去 QLC NAND 因耐久度与写入寿命相较 TLC NAND 低,在企业级市场接受度有限。但是,随著 NAND Flash 制程进步,以及 SSD 控制芯片技术升级,QLC SSD 的效能与寿命已大幅提升。例如,最新的 PCIe 5.0 SSD 透过改良的控制器与快取技术,显著提升了 QLC SSD 的读写效能,使其更适用于企业级应用。现阶段企业级 QLC SSD 已发展至 128TB 容量。加上,成本本大幅降低,导致 QLC NAND 与 HDD 价差缩小的情况下,造成 CSP 大厂积极导入的兴趣、未来有望逐步取代 HDD 在大数据储存领域的地位。 日前,美系外资发布长达45页报告指出,正向看待 NAND 产业,并预期2026年将是 NAND 产业的“拐点”,产业将进入结构性平衡。报告中提到,考量 AI 推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在基本情境下,NAND 供给将出现2%的缺口,而在乐观情境下,缺口甚至可能达8%。而目前,QLC NAND 的供应量占整体 NAND 市场仍相对有限,包括美光和 SK 海力士旗下的 Solidigm 使主要的供应商。至于,存储器龙头三星则是在 QLC NAND 市场的占比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台湾记忆体模组厂商有望从这波 AI 储存新浪潮中受惠。如群联电子为全球领先 SSD 控制芯片供应商,已与铠侠、美光合作推动企业级 QLC SSD,并持续开发 PCIe 5.0控制器。威刚科技也积极扩展 QLC SSD 相关产品线,涵盖消费级与企业级市场。宇瞻科技则专注于工业级与企业级 QLC SSD,锁定高效能运算(HPC)与 AI 应用。未来,新 NL SSD(介于传统 HDD 与 eSSD 之间,主打高容量与相对低成本)也可能在2027年成为 HDD 的替代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