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Gartner:上调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至6760亿美元

作者:元器件市场行情 | 时间:2022-5-18 18:06:34 | 阅读:3201|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本帖最后由 元器件市场行情 于 2022-5-18 18:29 编辑

整个 2021 年,供应端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半导体经历了严重的缺芯,美国继续对中国禁运、俄乌战争导致惰性气体(氩气、氖气)供应不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下各个国家开始完善本土产业链,Gartner 将此定义为:技术民族主义。技术民族主义的代表,就是中国和美国现在正在进行的半导体生产本土化的竞争。日本、欧洲、印度等都相继加入到了竞赛,投资、花几百亿的钱去投资本土半导体产能建设。

虽然供应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在需求端不确定性的因素更大。主要的几点:一是,通货膨胀。俄乌战争导致能源价格大幅上升,企业变相降低能源方面的指出;美元汇率高涨,对整个世界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二是增税,美国表示增税。再加上今年疫情,多地 " 封控 " 严格,今年的供应和需求不稳定因素更多。

据 Gartner 的最新数据预测,去年整个半导体市场市场增长强劲,比 2020 年增长 26.3%。Gartner 研究副总裁盛凌海解释道,增长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汽车、智能手机、数据中心等需求的反弹;但很大的影响因素是来自单价 ASP 的上升,多年来内存波动往往造成整个半导体市场的波动,2021 年也不例外,再就是缺货造成的功率器件、芯片 / 网络芯片 / 手机 4G 芯片等器件价格大幅上升。总体来看,半导体消费量的增长可能只有 10% 左右,剩下大都来自于 ASP 价格的上升。

2021 年半导体厂商们的表现如何?


2021 年前 25 名半导体厂商排名如下,整体来看,前 25 位公司占据了全球 77.5% 的市场总体营收份额,总体增长了 27.4%。在这些厂商中,大部分实现了一定的增长。在前十名中,大型的存储公司都在其列,如三星、SK 海力士、铠侠。其他表现较突出的是联发科(增长 60%)、AMD(69%)和英伟达(58%),联发科得益于去年 5G 手机芯片增长,AMD 在服务器芯片上对英特尔猛追猛打,英伟达受益于挖矿芯片和数据中心专用 AI 加速芯片。Realtek 则抓住了大陆电视机厂商和液晶屏的厂商。实现较少增长的是英特尔和索尼,英特尔主要是受 AMD 和苹果采用自研 Mac 芯片的影响;索尼则是因为失掉了华为这个客户。

接下来看下代工厂商们的业绩情况,2021 年全部代工厂商增长了 31.3%,达到了 1002 亿美元的营收。在整个代工领域,台湾拿下了 68.4% 的全球市场份额。台积电更是一骑绝尘,营收最高。而三星、力积电和华虹宏力三家均实现了 60% 的营收增长,其中,高通的 5G 芯片、英伟达的 GPU、谷歌的 TPU 等支撑了三星的增长;力积电主要进行 DDI 和特色工艺的代工,去年受益于缺货涨价;华虹宏力主要是因为去年无锡 12 英寸工厂产能释放。

具体到各工艺节点,Foundry 公司去年产能增加的主要部分,大都集中在先进工艺,5nm 增长较快,同比增长 198%;7nm 同比增长了 17%;10nm 增长了 98%。但是价格上升较厉害的则主要是 65nm 以下的特色工艺和传统工艺。对于 Foundry 公司来说,它最希望的是能够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利润。比如台积电对 5nm 的投资。但是对于其他不追逐先进工艺的公司,可能会考虑投资一些可能需求量比较大的,如 SiC 等第三代半导体所需的一些特色工艺。

那么,中国半导体厂商如何呢?下图是 Gartner 统计的中国前 25 名半导体供应商排名。韦尔半导体实现了 30 亿多美元的营收,前 25 位的其它公司最后一位差不多也要有差不多 5 亿美金的水平。在前 25 名的中国公司中,表现较好的是长江存储、兆易创新、嘉楠和国科微电子。华为海思在营收上有很大的下降,盛凌海表示,华为的衰退也为其他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用哲学的话来说可谓是 " 一鲸落,万物生 "。一个巨型公司如果退下来的话,那么其市场的空白肯定是要有人去填补的。

从产品种类上来看,由于收购了豪威科技,中国企业在光电子领域拥有 19.4% 的市场份额,并成为最大的 LED 市场。收购了安世半导体,中国在分立器件领域的市场份额为 12.4%。兆易创新(NOR)和北京君正(收购 ISSI)是主要的存储供应商。中国非光学传感器厂商受益于 TWS 耳机和智能手机在中国的制造供应链。不过由于海思的缺席,集成基带 /AP 的位置下降到 10% 以下。中国的 MPU、GPU、FPGA 和 DRAM 厂商在全球市场份额很小,但在增长,尤其是随着长鑫等的发展。

2022 年乐观估计能实现 13.6% 增长


根据Gartner最新的预测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收入预计将达到6760亿美元,相比2021年增长13.6%,主要的驱动力还是来自于单价的增长。Gartner分析认为,此次全球半导体总收入预测比上一季度的预测增加了370亿美元,达到6760亿美元。汽车应用市场的器件供应链仍受到限制而且这一情况将延续至2023年,尤其是微控制器(MCU)、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和稳压器。由于个人电脑(PC)、智能手机和服务器终端市场增长放缓,半导体供需预计将在2022年逐渐达到平衡,使得半导体收入增长逐渐放缓。

芯片短缺将继续困扰2022年电子设备供应链,并对主要电子设备市场中的不同半导体器件类型产生不同的影响。半导体需求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增长,除了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 东数西算 " 这些工程有需求增长之外,其他如消费类手机并不看好,疫情造成的整个通货膨胀会导致需求下降。整体来看,2023 年预期整个半导体的增长会下滑,2024 年有可能会进入衰退期。如果全球竞争不停,能源价格继续高涨,新冠疫情持续肆虐,不稳定因素继续增大的话,那么半导体的衰退有可能会提前到来。随着生产进入淡季再加上市场半导体供应量增加,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领域的大多数半导体短缺问题将得到缓解。但汽车供应链中的一些半导体器件类型仍将短缺,并且这一问题将持续到接近2022年末。

具体哪些类别产品将实现怎样的增长呢?行业专家分析认为:首先内存仍是增长幅度较大的一个类别,将实现 28% 的增长;AS-Semi 是指手机、汽车、网络等的专用芯片,将实现 11.3% 的增长;Micro 的下降主要是因为苹果开始使用自己设计的 M 系列芯片,不再使用 X86,所以划归到了 AS-Semi 中;Opto 品类如 CIS 和 LED 等需求量还在不断上升,预计增长 9.9%;模拟的增长依然趋于稳定,缺货仍未停止;分立器件主要是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对 IGBT 的需求量,约实现 10.8% 的增长;GP Logic 中主要包括 FPGA 和 DDI,不过今年的 DDI 市场并不乐观,明年也是如此;NOS 是增长比较快的一个类别,约实现 10.4% 的增长。

存储方面,在 DRAM 领域,今年随着新工厂产能的释放,DRAM 会有很大的供应能力提升,再加上国内的长鑫、美光、华邦等在未来两三年里都有新产能的扩张,但 DRAM 这个技术已经走到了一定的瓶颈,几大巨头对产能的需求和扩张都比较谨慎,往往不会有大的投资。而 NAND Flash 整个市场是在稳步增长的,每年约保持 30% 的增长幅度,甚至更高,DRAM 只有 20% 左右,所以大多数 NAND Flash 有关的公司,都在继续每年投资在 NAND Flash 上的产能扩张。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点赞
点赞8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