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汽车行业,以其创新、开放的思维为传统汽车产业带来了许多变化,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车辆的联网化。不过,对比国外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公路巡航、自动出入库泊车、车辆交互等一系列成熟先进的技术,以及日渐普及、平民化的车联网功能,我国车联网的发展进程似乎缓慢了许多。在距离无人驾驶还相对遥远的现在,几乎人人都在谈论“车联网”。然而目前我国的车联网现状却是:前装系统配置率低,后装产品虽多,却未能占据核心地位。不过尽管没占据核心地位,后装市场却发展迅速,这样的态势也倒逼车企在前装产品方面加快研发与配置的脚步。如今,我国车联网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信息娱乐,智能互联、自动驾驶、汽车共享……这些新技术正以极快的速度遍及我们目光所及之处。所谓的“车联网”,实际上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延伸,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必要前提。车联网是使用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收集车辆、道路、环境等信息,通过V2V(车-车)、V2X(车-外界信息)交互共享,从而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控制、车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动态信息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对比国内外车联网现状,纵使我们在技术上跟上了国外的步伐,但在车辆装配,尤其是前装车联网方面的占比仍然很低。目前国内真正具备联网化能力的车型只是少数,能达到10%就不错了。中移德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袁洪岗也持同样观点:“国内车联网渗透率非常低,大约在10%左右,且大部分是外资车,内资车虽然宣传有很多联网,但实际上都是高端车型,有可能还是选配。只做不用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到了2018年未能实现车型联网化的车企将被淘汰,而积极针对用户需求做出改变的车企,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车联网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决定性的趋势。未来,后装车联网有可能会融入前装,逐渐演变为以车载操作系统和O2O为载体的前装业务。正如阿里与上汽合作推出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搭载阿里YunOS for Car操作系统,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车联网介入途径, 目前工信部正组织起草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方案,形成标准框架体系, 该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相关标准四个主要部分。其中,基础和通用规范涉及网联化共性的基础标准;产品与技术应用涉及具体的设计标准,是该框架的主干部分,包含信息采集、决策报警、车辆的控制等方面的细则。而相关标准则涉及到信息交互、通讯协议、接连接口等。业内人士指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建设将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加速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