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vince.chen 于 2016-5-26 18:15 编辑
![]()
常常聽人家在講1920X1080、800X600、VGA、WXGA、Full HD等等,又或者買筆電、電腦螢幕時聽銷售人員介紹規格時提到解析度很高,畫面很清楚;所以解析度這個詞好像大家都聽過,卻很難清楚的說明白他的定義。到底,什麼是解析度。
解析度的原文為「Image resolution」,大陸譯為「分辨率」,港台譯為「解像度」和我們最熟悉的說法「解析度」。
我們要先了解現在螢幕的顯示的基礎為「點」,換句話說我們在螢幕上所看到的任何影像、色彩,都由許多的點所構成的。可以想像,如果擁有越多點,畫面的細節就會越清楚,同時也越鮮豔。下面這張圖可以讓大家來理解一下這個原理。
![]()
大家可以看到左上角那張圖是1X1=1,只有一個點,自然無法顯示任何圖像;慢慢到10X10就有100個點,漸漸的有圖像出現了,但依舊十分模糊。最後用100X100共1萬個點來表示這個R,才能清楚的顯現出來。
所以說假如你的螢幕解析度是1920X1080,那便代表你的螢幕的寬有1080個像素,而高是1920個像素,所以總共就有,2,073,600個點在你的螢幕上!
而長:寬的值就是我們常見的4:3、16:10、16:9的由來,這些長寬比是用來形容螢幕的「形狀」,好比5年前的螢幕多是接近正方形的4:3或5:4,而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寬螢幕則是16:10或16:9。好比1920:1080=16:9
而開頭所提到的VGA、WXGA、Full HD等等,則是某些解析度的專有名詞。比方VGA是早期4:3螢幕的640X480解析度,SVGA是4:3螢幕中期的800X600解析度,以及XGA是後期的1024X768。
WXGA為16:10的1366x768解析度,16:10曾經在電腦寬螢幕界風行過一陣子,後來因為某些原因,漸漸的被目前的主流16:9取代。 [文章來源:ViewSonic]
|